谷城县堰河村
五山项目
2003年12月起至2011年,在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实施生态文明村建设试点——“五山模式”和“精品五山 堰河新村”计划。在改革开放前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片面强调“先生产,后生活”,甚至“为了生产可以牺牲生活”,或者是“先发展、后治理”。需要对这样一种思想上的误导,调整回到“先生活,后生产”,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在服从生态约束的基础上兼顾生活与生产。五山模式的发起人之一、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龚益老师曾说:发展要回到正规的轨道,要实现“三生有幸”,此言“三生”,分别是生态、生活、生产,“幸”是指幸运、幸福。五山模式改变了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先生活后生产,动员村民实施垃圾分类,使他们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中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收入。2005年8月,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批示省建设厅“要认真研究五山模式”, 2006年3月30日俞正声又亲临堰河村调研。4月7日—10日在堰河村所在的谷城县召开了湖北省推广“五山模式”经验现场会——“全省百城千镇示范工程建设培训班”。2007年6月15日,绿十字以“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奖金建设的“村民之家”和“生态广场”在堰河村落成。
       堰河村现在已被称为堰河乡村旅游区,先后获得了“襄樊市环保第一村”、“湖北省社会主义文明新村”、“湖北旅游名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生态村”、“湖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全国综合小康村”、“国家级AAA景区”等荣誉称号,是2013年湖北省第一个也是当年唯一一个挂牌的“绿色幸福示范村镇”。2015年被农业部推介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之特色民居村之一。2015年7月,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百日山庄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户;银杏山庄、堰河茶艺馆、堰河百日山庄被评为“全国金牌农家乐。”
       由于项目实施以农民为主体,提高了村民的参与能力,村庄有了可持续发展能力。项目结束,绿十字撤走后,按新农村的目标继续前进,2012年堰河村有25家农家乐,年收入3000多万元;种植1200亩有机茶园,年产值1000多万元;注册“堰河香”商标系列旅游商品被授予“灵秀湖北”特色旅游商品,生产香菇、腊蹄子、风干鸡等土特产,一年产值近千万元;此外还有养殖、种植中药材等收入,粗略估算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近1亿元。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850元,是项目实施前2003年的4.8倍。2015年,堰河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截至2015年,五山堰河乡村旅游区年接待游客30万人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0万元。2016年,堰河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创收80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2017年村集体经济在2016年的基础上增长了20%,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2000元。该村在村两委领导下,正稳步、可持续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