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兴林镇大荒沟村乡村振兴项目(2022-2023)是在建项目,由吉林农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实施落地工程管理,北京农道乡建文化集团承担规划设计任务,该项目以地方红色英雄文化体验为核心,以百姓真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小切入,小投入,快示范」的模式,在兴林镇探索一条东北乡村振兴新路径 。
一、实施推进方式
1、大规划,小切入,塑造区域新名片 。“大规划,小切入”能起到项目示范带动的效应,在顶层设计的时候,“先做试点,以点带动”,坚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指导,先在县里选出适合的示范点,集中优势力量着重打造,之后向全县推广,发动群众自发参与。“财力有限,民力无限”,有了样板,就可以以最小的投入,在全县一步步开展和推广,产生撬动、引导及带动的效应。
2、试点的选择是关键。 试点选择很重要,选择兴林镇大荒沟村作为首个试点,首先因为这个村紧邻所在镇区,是典型的“一镇一村”模式,即代表了乡村,同时也代表了镇区,一个项目能够同时做出村和镇两种不同的样板;其次这里发展相对偏滞后,代表了大多数相似村镇的情况,具备广泛的普遍性;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对乡村振兴建设能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
3、选择专业团队的重要性。“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思考项目如何进展的同时,引入专业团队,借助外脑,引智乡村,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赋能。如村庄的整体规划、景观环境提升、建筑风貌营造、完善基础设施等,如有专业团队规划先行,可大幅提升前瞻性。
二、贯彻“一主体五突出“原则”
在通化大荒沟项目中,坚持 “一主体五突出”原则并且贯穿项目全过程。能更高效的推动项目建设进程。
1、以农民为主体。
在项目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从规划阶段就让村民充分参与,通过村两委班子梳理村内意见,再针对意见和建议确定如何改善提升村庄环境。“村里希望能有个孩子们玩的地方”“希望集市以后更热闹”“环境好了,能不能多点人过来村里玩”.这些都是前期项目调研时村民的想法。规划就是解决问题。让村民从一开始就参与进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村民参与村级管理,让群众成为治理的主体。
不仅前期参与要以村民为主体,后期运营和利润分配也应遵循“村民主体”的原则,利润最大的部分要让给村民和村集体,这样才叫主体,只有以村民为主体,不忘初心,才能助力乡镇振兴之路。
2、突出党建引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要依靠党建引领的方式开展工作,首先发挥领导集体的带头,示范作用。建立党支部、村委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和服务群众的作用,真正实现村级“共建、共兴、共荣、共治、共享”目标。
整个项目建设就是村庄建设的过程,也是村里每一个家庭建设的过程,更是一个党建的过程,所以大荒沟项目始终都是“党建、村建、家建,三建合一”的过程。
3、突出乡村治理。
乡村建设,尤其是后续的发展,主要依靠乡村治理。在大荒沟村,是推行以村两委班子领导下的自治为主的乡村治理模式。
乡村的自我治理是逐步培养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要以一个个的行动作为抓手,比如在大荒沟推行“乡村夜话”活动,利用晚上饭后的时间,县镇村领导和村民唠家常,把“大会”化整为零,变成日常沟通,形成良好而通畅的沟通渠道;比如推行“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中心”,带领引导村民义务维护日常环境卫生,通过分类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比如每双月举办“孝善敬老饺子宴”,以自发认捐的形式,给村内80岁以上老人免费吃饺子,弘扬中华民族良好道德传统的同时,也增强了村内的凝聚力,提升了村民的荣誉感。
以这些活动作为抓手,把大家组织起来,形成有凝聚力的集体,从而完成自治为主的乡村治理模式探索。
4、突出运营前置。
大荒沟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产业。产业就是解决群众增收的问题,也就是日后村庄运营问题。同时运营和治理也是密不可分的,在运营中学会乡村治理,在治理中完善运营,这是个辩证的关系。
大荒沟的运营是整村运营模式,分几个阶段,首先是引流阶段,通过研学游带动周末游和亲子游,第一阶段以研学,团体参观作为主要模式,吸引大规模流量,快速推广“大荒沟”品牌,形成主要客群,迅速让村民和村集体见到效益,增强大家的信心,进一步完善设备设施;第二阶段是主推散客为主的休闲游,提升品质,发挥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形成不同消费层次的群体,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继续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大荒沟运营的主体,是以村集体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通过成立村投公司,进行市场化的运作。通过农道运营团队的指导,学会和完善自我运营的蜕变。只有本地化的运营,才是最稳定,最长久的运营方式。只有经受住市场的检验,才能达到最严格的标准,才能在后期实现自我造血,自我发展。
5、突出数字平台。
大荒沟所在的兴林镇已经是发展中的一个成型小镇,大荒沟村也有很多现在或者未来要做运营的村民个体。如何把大家整合起来,凝聚起来,也是后期运营中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6、突出示范带头效应。
在大荒沟项目过程中,始终坚持“大规划,小切入”的原则,坚持示范带动的效应,村内建设不能大面积铺开,尤其是村民经营及住房改造,是以示范带动加政策保障激励为主,进行“针灸式”的探索。把村民积极性带动起来之后,再乘势展开全面工作。在这个点集中优势打造,为的是其它区域可以发挥社会资本和群众自身的力量,减少政府投入,起到引导和撬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