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述——老兵工酒店
老兵工酒店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的一个小山村——郑坪村,由四栋老兵工厂建筑及两栋新建建筑构成,建筑之间由廊道连接,总用地面积9423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023平方米,建筑西边群山环绕,东面为主要道路水牛线及主要水系塌七河。
项目背景——三线精神,期待新生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使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成千上万人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改革开放后,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逐渐衰败,因此遗留下一批老建筑;三线企业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工业标本,现在已经成为历史,当年跋山涉水投身建设的一代人们也在那里留下了满满的回忆;
现如今作为蕴含精神摇篮的产业,正期待着它的新生。
在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郑坪村,就遗留下了这样一批建筑群落,这里曾经是一个保密的军工厂,对外统称7号信箱,是济源531的二分部、三分部和中央政法干校。1969年,十万大军进驻这里,开始了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修路、打井、筑河岸、修厂房,在艰苦环境下,一年的时间,他们建成了这里全部的基础设施——厂房、学校、医院、邮局、澡堂、冰糕厂、电影院、歌舞厅。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建筑渐渐被历史遗忘,或破落或变作他用。为了弘扬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济源市文旅集团·那些年小镇在这片拥有三万平方米七十年代 “三线建设”保留下来的531老兵工厂房,挑选了一组聚落性完好、结构完整的建筑群,建设老兵工酒店,作为承载三线建设文化的首要动工工程。让当年的三线建设者在这里想起自己的那些年,让年轻人在这里感受那些年三线建设者艰苦卓绝的精神.
设计构思——新旧共生
老厂房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据”,一砖一瓦都向人们诉说着那些年的故事,赋予它新生的改造不仅要使其满足功能需求,更应该保持原有的浓厚的历史记忆。当老厂房、老物件,加上修补的修整的一些做法、材料,放在了一个空间,甚至一个墙面上,让人一目了然的看到时间的痕迹,老的新的在一个空间里同时出现,造成时间与空间的错觉,这让整个空间有趣味、有味道、有深度。
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要保留及尊重原始建筑,修复原有老建筑,尽可能保留原有墙体、固定装置及配件,避免破坏原有材质;修复建筑应体现出它原有的年龄,而不是以一栋崭新的建筑来呈现;
尊重老建筑的同时也要赋予它新的生机,现在很多人的旅行方式已经渐渐的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转变成了体验式的度假,所以酒店的功能要全备,舒适度一定要够,现有老厂房建筑满足不了所有的功能空间,需要新建建筑空间,根据酒店功能新加的建筑,要做到新旧有别;
改造后的老兵工酒店就由8栋建筑及一个洞窟构成,设有大堂、茶室、餐厅、库吧、客房等功能空间;从外部建筑至内部陈设都以老兵工主题设计,在那些年小镇吸引老三线人群回家时,老兵工风格居住体验勾起了这代人的回忆。
老兵工酒店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的一个小山村——郑坪村,由四栋老兵工厂建筑及两栋新建建筑构成,建筑之间由廊道连接,总用地面积9423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023平方米,建筑西边群山环绕,东面为主要道路水牛线及主要水系塌七河。
项目背景——三线精神,期待新生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使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成千上万人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改革开放后,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逐渐衰败,因此遗留下一批老建筑;三线企业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工业标本,现在已经成为历史,当年跋山涉水投身建设的一代人们也在那里留下了满满的回忆;
现如今作为蕴含精神摇篮的产业,正期待着它的新生。
在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郑坪村,就遗留下了这样一批建筑群落,这里曾经是一个保密的军工厂,对外统称7号信箱,是济源531的二分部、三分部和中央政法干校。1969年,十万大军进驻这里,开始了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修路、打井、筑河岸、修厂房,在艰苦环境下,一年的时间,他们建成了这里全部的基础设施——厂房、学校、医院、邮局、澡堂、冰糕厂、电影院、歌舞厅。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建筑渐渐被历史遗忘,或破落或变作他用。为了弘扬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济源市文旅集团·那些年小镇在这片拥有三万平方米七十年代 “三线建设”保留下来的531老兵工厂房,挑选了一组聚落性完好、结构完整的建筑群,建设老兵工酒店,作为承载三线建设文化的首要动工工程。让当年的三线建设者在这里想起自己的那些年,让年轻人在这里感受那些年三线建设者艰苦卓绝的精神.
设计构思——新旧共生
老厂房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据”,一砖一瓦都向人们诉说着那些年的故事,赋予它新生的改造不仅要使其满足功能需求,更应该保持原有的浓厚的历史记忆。当老厂房、老物件,加上修补的修整的一些做法、材料,放在了一个空间,甚至一个墙面上,让人一目了然的看到时间的痕迹,老的新的在一个空间里同时出现,造成时间与空间的错觉,这让整个空间有趣味、有味道、有深度。
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要保留及尊重原始建筑,修复原有老建筑,尽可能保留原有墙体、固定装置及配件,避免破坏原有材质;修复建筑应体现出它原有的年龄,而不是以一栋崭新的建筑来呈现;
尊重老建筑的同时也要赋予它新的生机,现在很多人的旅行方式已经渐渐的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转变成了体验式的度假,所以酒店的功能要全备,舒适度一定要够,现有老厂房建筑满足不了所有的功能空间,需要新建建筑空间,根据酒店功能新加的建筑,要做到新旧有别;
改造后的老兵工酒店就由8栋建筑及一个洞窟构成,设有大堂、茶室、餐厅、库吧、客房等功能空间;从外部建筑至内部陈设都以老兵工主题设计,在那些年小镇吸引老三线人群回家时,老兵工风格居住体验勾起了这代人的回忆。